论文 - 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自贡市三多古寨及传统村落保护

发布时间: 2015-06-02 信息来源: 《四川建筑》 作者: 张晓阳、高勤

[摘要]  通过保护古寨、抢救遗存,调整产业、振兴人气,古寨涅槃、村庄新生,传承文脉、拓展内涵,区域整合、联动发展规划构思,保存完整的寨堡格局、庭院深深的盐商大宅、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历史名人的传奇轶事,重振名震蜀中、雄踞川南的三多古寨。
[关键词]  寨堡  盐商大宅  街巷民居  核心保护区  建设控制地带

1、规划背景
自贡市是闻名遐迩的“千年盐都”,1986年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2014年,市内拥有赵化、牛佛、艾叶等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狮市、三多寨两个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160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级10处、省级36处、市级50处、区县级64处)。继1990年《自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省府批准实施之后,2014年又已完成了新一轮《自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并通过评审;新的保护规划确定在市域范围内分为自流井—贡井—大安历史文化环境区、荣县历史文化环境区、富顺历史文化环境区等3个特色的历史文化环境区进行保护,三多古寨及传统村落即位于自流井—贡井—大安历史文化环境区内。
三多古寨于1995年和2009年先后被核定公布为自贡市大安区级和自贡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多寨古寨址”又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9月,三多寨镇被列为四川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三多古寨及传统村落即为三多寨镇的核心区域。
三多寨以其地形险峻的自然环境、规模宏大的寨堡格局、数量惊人的盐商大宅、历史名人的轶事传说,“川南第一寨堡”的美誉,名震蜀中、雄踞川南。
太平天国和抗战时期,战乱军兴,“川盐济楚”,造就了自贡井盐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匪患猖獗,富甲一方的盐商大户们纷纷驻寨建堡以求自保。三多寨由李、颜、王姓三大盐业世家领头,凑巨资修建,经过一个半世纪的风雨,三多古寨堡逐渐演变成为一座富有井盐文化内涵,优美自然人文景观的古寨村落,其历史文化特征可概括为:
保存完整的寨堡格局:三多寨城墙遗址保存完整,寨内主要道路格局和建筑仍然基本保持了清末民初时格局,行走其间,宛然置身于三多寨的鼎盛时期,屋宇接踵相连、商贾云集,无不让人感受到自贡盐商大亨显赫一时的财富和地位。
庭院深深的盐商大宅:盐商大宅不仅单个院落占地广规模大,大多为三进院落,个别为四进豪宅。而且数量众多,解放前夕,有名可查的宅院达109座之多,现存有20余座。建筑形式主要有中式大屋和西式洋楼,建筑装饰不求华丽奢侈,但精巧别致,给人高雅素静的感受。
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三多寨建寨综合了防御功能和传统风水的要求,建于牛口山脉尾段,山体高耸出周边数十米,四周悬崖峭壁,寨垣雄峙,易守难攻;寨内地广泉丰、风景秀美,有民谚云:“三多寨、一座山;四里长,三里宽;烟雾里、桃花园”。三多寨八景——峻岭横烟、双塘映月、尖山晚照、佛寺晓钟、古井泉香、仙洞云封、马鞍曙色、肖岩滴翠,可谓久负盛名。

历史名人的传奇轶事:三多寨寨名的由来及筑寨的过程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寨内的大盐商许多是当时川内名声显赫,德高望重的豪绅,与许多历史名人都有渊源,如“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大军阀刘湘、国画巨匠张大千、蒋兆和、爱国将领冯玉祥等。在这些盐商中,有些是制盐工业领头人和改革者,为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特别是制盐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些是社会名流,热心于教育事业,捐款兴办学堂振兴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冯玉祥将军曾到自贡呼吁社会各界募捐抗战并到访三多寨,发出“自贡盐商重道义”的感慨。

寨堡结构——“五门、三轴、内外城” ;
建筑布局——“集中连片,相生相连” ;
历史遗存——绝壁街市 、峭壁寨墙、盐商大宅 ;
自然景观——“三多寨八景”。

2、规划构思
2.1、保护古寨、抢救遗存
三多古寨及其历史建筑群落既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未来村庄发展振兴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的保护抢救措施,确保了绝大部分历史价值高的历史建筑群落以及古寨格局的完整性。
2.2、调整产业,振兴人气
规划对原第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以旅游商贸产业为核心,生态观光农业为补充的新产业结构体系,以第三产业为龙头,提升村寨的商气人气。
2.3、古寨涅槃、村庄新生
规划摈弃简单的“隔离”式保护方式,适度疏解历史建筑居住人口,整合现状零散的居住用地就地安置;在原商业街基础上,发展提升其商贸服务功能,升级完善生活配套及基础设施,作为三多寨镇北部的新农村综合体,辐射周边村庄,大力发展古寨旅游产业,改善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保护三多寨的人气商气,恢复村庄繁荣。
2.4、传承文脉、拓展内涵
以三多寨古寨“老八景”为基础,传承文脉 拓展内涵,以“观古寨风情,赏四季花卉”为定位,挖掘“新八景”满足大众旅游观光需求 ,丰富三多寨的自然人文景观。
2.5、区域整合、联动发展
规划通过依托、整合周边旅游资源,适时开展: 盐运故道之旅、古寨寻踪之旅、红色名人之旅、春季赏花之旅、朝山祈福之旅等特色主题旅游,形成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景旅游产业集群,寻求区域优势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规划内容

三多古寨及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原则、新老建筑相协调原则、分期实施保护原则。


 3.1、分层区别保护
规划根据分层次保护的原则,将三多寨村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等两个层次。核心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包含了载有真实历史信息的传统建(构)筑物,并明确界定该区域的重要控制点坐标进行严格保护控制。建设控制地带在核心保护区以外一定的区域内,对村庄建设的风貌、高度、容量、性质进行控制引导,使周边环境与古寨风貌相融合、协调。
3.2、寨堡格局保护
规划注重保护三多古寨寨墙、寨门,作必要的维护整治;延续原有寨内道路结构,形成环形交通,延续石板老路铺砌方式,整体保护寨堡风貌格局。
3.3、街巷民居保护
规划严格保护三多寨传统街巷结构肌理、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外观特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原住民生活环境,保持和增强老街的人气和活力;将古建民居分为保护修缮类、保护改善类、保留整治类、拆除更新类等四类建筑,按不同方式予以处置;对已坍塌、但关系古寨完整性的重要盐商大宅选择性按原样原址复建,其余采用遗址保护的方法加以展示。
3.4、相关要素保护
规划对关系三多古寨及传统村落完整性的环境要素(古井、古树名木)、景观廊道制定了保护措施,并提出了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宗教文化、名人轶事等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要求。
3.5、各类专项规划
规划在关注保护同时,还对与三多古寨及传统村落保护密切相关的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基础设施、防灾疏散等专项规划。

4、规划特点
4.1、从“隔离”走向“融合”
三多古寨及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一改既往对危旧历史建筑进行封存、寨堡内禁止建设为主的单一保护手段,在坚守保护历史建筑及传统文化的原则下,提出了保护与发展共存的理念,对三多寨村建设及产业模式进行调整,形成村庄发展与古寨保护相互促进、融合的布局模式:
一方面适度疏解历史建筑内超负荷的居住人口,利用寨堡中部水域山体作为自然分隔,在古寨北侧采用相对分散的布局模式,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风貌,依托现状民房以拼贴式的规划手法建设居民点,予以就近安置,保持古寨堡人口和原住民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居民从务农转为旅游、商贸服务等三产业,依托现状村落街市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进行升级完善,成为镇域北部的新农村综合体,辐射周边村庄,使三多寨区域商贸中心地位得到恢复和重生。
4.2、3D技术验证修复措施
规划收集查阅了大量三多寨相关史料。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并采用电脑三维技术对修复措施进行仿真模拟,确保重要历史建筑、构筑物的形制结构,传统街市及村落肌理格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3、“109名堂” 遗址再现
三多寨有名可查的知名盐商大宅多达109座,其数量惊人在川南地区首屈一指,现状保留下来的宅院尚有20余座。对已经消失的宅院,根据文献图册记载,在其原址采用景观小品、节点广场的形式对其特点、名称进行再现。如“安怀堂”遗址,规划采用在原址建设景观广场,以石门、碑林(安怀堂原有刘光第手书石碑八块)等景观小品、梅竹兰等景观绿化体现安怀堂场景。通过这种“名堂遗址”的设计手法,再现三多古寨兴盛的历史人文环境。
4.4、山水景观廊道控制
利用现状冲沟打造荷塘水景,与现状水体连成一条“M”型水轴,贯穿整个古寨。保护修复现有山体绿化,形成多条契状山体景观廊道穿插其间,营造“水为轴,山为廊”的景观格局,形成山、水、寨相互交融的怡人景观。

5、规划实施
在保护规划的指导下,三多古寨已修复南门主入口及寨墙约2公里,对商业街市建筑风貌进行了修复整治,并对一批重要历史建筑如退思堂、一福堂、佛祖寺等进行了保护修缮。同时,古寨内的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基础设施也得到更新升级,极大的改善了古寨堡的环境风貌和人居环境。

在政府推动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下,通过成功举办三多寨梨花风筝节,创办以古寨田园观光为主题的农家乐等项目,三多古寨及传统村落的旅游观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气商气得以逐步恢复,在省内树立了三多寨古寨旅游名片,成为自贡市的旅游亮点。

作者介绍
张晓阳(1973-),男,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高  勤(1982-),男,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副所长,城市规划师。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体育场南路1号 邮编:643000 电话:张晓阳13990096962